[计量历史文化]——中国古代度量衡瑰宝(衡)

发布时间:2023年12月26日 16:57:12

转载至[中国计量]杂志社

见证秦统一度量衡的铜权

禾石(dàn)铜权是战国时代秦国(公元前344年)颁发的度量衡标准器,“禾石”即称粮食的120斤权,今重30750克。铸造时,即铸刻监造、铸造者官职、姓名,年代,用途,使用地和权的自重等铭文;始皇帝时,加刻统一度量衡诏书;秦二世继位,再次加刻二世诏书。三次铸刻铭文,一百多年长期作为标准器使用,反映了从战国秦至秦王朝一直保持着统一的度量衡制度。证明度量衡制度的严格执行对国家的强盛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(战国·秦 禾石铜权)

汉朝的等臂式天平及砝码

新莽时期的铜衡杆和铜环权相当于今天的等臂式天平及砝码,后期逐步发展为量程更广、使用携带更方便的杆秤。新莽铜衡杆中间为提纽,两端各有悬纽,衡杆中部刻新莽统一度量衡诏文;铜环权刻有自重铭文。1926年出土于甘肃省定西县秤钩驿,同时出土的还有二钧、六斤、三斤铜环权及铜衡钩。

(新莽·铜衡杆、铜环权)

宋朝的国家衡量基准

分度值达到40毫克的杆秤,其准确度在北宋初年绝对世界领先。这种秤有一个专用名称-戥秤,是当时掌管国库的官吏刘承珪创造发明的。他当时设计制作了一钱半(合今6克)和一两(合今40克)两种规格。一钱半戥秤的分度值(测量准确度)为1厘,相当于今天的40毫克。刘承珪用这两个戥秤对当时的权衡标准进行了重新校准,其中一钱半戥秤是校准“一钱”单位量量值的最高衡量器具,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基准。戥秤作为称量金银、珠宝、药材等贵重物品的专用

衡器而沿用近千年,今天,在一些中药房仍可见到。

(戥秤)